姓名:苏爱军
性别:男
职称:教授
学位:博士
电话:027-67885197
传真: 027-67884006
Email: aijun318@vip.sina.com
邮编: 430074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鲁磨路,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三峡中心
简历:
苏爱军,男,1962年生,汉族,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教育部长江三峡库区地质灾害研究中心,教授,工学博士,硕士生导师。
教育经历:
1978年~1982年 就读于武汉地质学院水文系,获工程地质专业学士学位;
1985年~1988年 就读于中国地质大学研究生院,获地质专业硕士学位;
1999年~2000年 就读于法国巴黎第Ⅵ大学,获遥感方法应用与环境专业高级研究学位(硕士学位);
2003年~2006年 就读于中国地质大学研究生院,获岩土工程专业博士学位。
工作经历:
1982年~1985年 在国务院长江流域规划办公室勘测总队第四勘测队工作,技术员、助理工程师;
1988年~1995年 在地矿部成都水文地质工程地质中心工作,工程师、高级工程师,地矿部成都水文地质工程地质中心副总工程师,地矿部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设计院西南分院常务副院长;
1996年~2002年 在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综合勘测局工作,高级工程师,综合勘测局副总工程师;
2002年~2009年 在水利部长江勘测技术研究所工作,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所长;长意岩土公司董事长;
2009年至今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教育部三峡库区地质灾害研究中心工作,二级教授,副主任。
学科类别:
工程地质,岩土工程
承担科研项目情况:
(一)主持并参与了一系列国际合作、国家及省部级重大科技攻关项目
1、作为中(国)--欧(盟)科技合作第五框架计划(FP5)科技合作项目—综合性滑坡预警优化系统(Integrated Optimization of Landslide Alert Systems 简写为OASYS,项目代号EVG1-2001,BIS,BIS为综勘局“Bureau of Investigation &survey”的缩写)中方项目负责人之一,主持并参加了该项目的研究工作,已提交成果,待验收。
2、作为水利部国外先进技术引进项目(“948”项目)--大坝及滑坡变形监测自动化系统项目负责人主持了该项目的设备引进、消化、吸收及软件系统的汉化与预测预报软件的研发工作,项目目前正在紧张研究中,已验收。
3、作为国土资源部三峡工程库区重大科研项目—三峡库区塌岸预测与防治(专题一)专题负责人之一,主要负责专题科研协调及“三峡库区塌岸地质条件研究子题(项目1)”、“三峡库区塌岸防治可靠性设计与防治工程技术研究子题(项目3)”的前期开题论证和研究工作,项目已验收。
4、作为教育部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巴东野外大型综合试验场建设项目经理,全面负责试验场建设项目的论证、勘察设计与施工。该项目是集教学、科研与生产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项目,在世界上属首次在大型水库滑坡体中开挖隧洞群开展科学实验和长期监测工作,为滑坡地质灾害科学问题研究、科学实验和现场监测提供了基础平台,是野外大型地质灾害综合试验场的创新实践。项目于2012年通过验收。
5、作为国土资源部三峡工程库区重大科研项目—三峡库区重大滑坡预测与防治(专题二)之子题“巫山城区滑坡群成因机制和治理利用研究(项目3)”的项目负责人主持了该子题的前期开题论证和研究工作,项目已验收。
6、作为主要研究人员,参加了“七五”国家科技攻关重点项目“长江三峡工程环境地质评价预测(75—16—02—05)”、“长江三峡工程库岸稳定性研究(75—16—02—04)”、“长江三峡工程库区环境地质信息系统(75—16—02—05—05)”及“长江三峡地区矿产资源开发规划与重点地段地质灾害调查研究(75—16—07—01—01)”。
7、作为国务院三峡建设委员会三峡工程库区重大科研项目—“三峡工程库区高切坡监测与预警系统技术研究(课题3)”之专题“三峡工程库区高切坡防护工程监测方法与预警系统研究(专题1)的专题负责人主持了该专题的前期论证和专题研究工作。该专题已通过验收。
8、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了国务院三峡建设委员会三峡工程建设总结性研究课题之专题——“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水利系统)总结性研究”的研究工作。作为技术负责人,参加了国务院三峡建设委员会三峡工程建设总结性研究课题之子课题——“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总结性研究”的研究工作。上述专题与子课题均通过了国务院三峡建设委员会组织的评审验收。
9、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了国家电网两个科研项目——“电网主要地质灾害调研及规律研究”和“特高压输电线路工程地质灾害勘察与防治研究”的研究工作。上述两项目于2014年通过了国家电网公司组织的验收。
(二)主持和参与的主要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的勘测、设计等工作
1、三峡工程库区移民城镇新址选址论证
作为综合勘测局总副总工程师,自1996年起,先后协助管理了长江三峡工程库区二十个县(市)、一百零四个集镇移民新址选址地质论证等特大水利工程项目,主持了长江三峡工程库区地质勘察和岩土工程勘察与设计的技术管理工作。主持编写了《长江三峡工程重庆库区地质灾害与库岸综合整治建设项目总体规划》。
2、作为综合勘测局总副总工程师,主持了嘉陵江亭子口水利枢纽前期地质勘测技术管理工作。
3、作为单位主要负责人主持了湖北省房县三里坪水利水电枢纽(大二型水库)自规划至施工图阶段的工程地质勘察工作。目前,该水利水电枢纽正在施工。
4、作为单位主要负责人主持了湖北省恩施市云龙河三级电站(中型)自规划至施工图阶段的工程地质勘察工作。目前,该水利水电枢纽正在施工。
5、作为项目负责,主持了湖北省恩施市太阳河一级电站(中型)自规划至初步设计阶段的工程地质勘察工作。
6、作为项目负责,主持了《三峡库区高切坡监测预警系统方案设计》(规划设计)和《三峡库区高切坡监测预警系统实施方案设计(初步设计)》。
7、作为国务院三峡建设委员、国务院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领导小组办公室及湖北省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领导小组办公室聘请的专家以及重庆市国土与房屋管理局专家参与了三峡库区二期移民工程竣工验收、三峡库区二期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评审与验收等工作。
主要奖励:
(一)科技进步奖
1、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基于演化过程的滑坡地质灾害防控技术与应用, 第4名, 课题负责人之一、主要研究人, 2013;
2、国土资源部科技进步二等奖.三峡库区塌岸预测与防治专题研究, 第3名, 课题负责人之一、主要研究人, 2008;
3、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斜坡地质灾害预测与防治的工程地质研究, 第12名, 主要研究人, 2011。
4、大禹水利科学技术三等奖.三峡库区深厚破碎岩体成因机制及滑坡防治技术,第1名, 项目负责人, 2012。
5、地矿部地质科技进步三等奖.长江三峡工程环境地质信息系统, 第3名, 项目负责人之一, 1995;
6、湖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大坝及滑坡变形监测自动化系统,第1名, 项目负则人、主要研究人, 2008;
7、交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长江三峡工程库区滑坡计算机智能仿真系统, 第13名, 主要研究人, 1999;
8、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长江干堤重点堤岸失稳计算机仿真系统, 第12名, 主要研究人, 2002。
9、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科技进步一等奖.三峡库区深厚破碎岩体和滑坡形成机制及防治研究, 第1,2011。
(二)设计咨询奖
1、全国优秀工程咨询成果一等奖.三峡库区高切坡防护技术咨询,第3名,技术负责人,2007年;
2、全国优秀工程咨询成果二等奖.三峡库区高切坡监测预警系统设计方案,第1名,项目负责人,2007年;
3、全国优秀工程咨询成果三等奖.长江三峡工程库区重庆市万州区和平广场滑坡区滑坡与塌岸防治工程可研报告, 第2名, 技术负责人, 2002。
(三)勘察成果奖
1、湖北省优秀工程勘察一等奖.长江三峡工程库区秭归县城新址地质论证条件论证新城建设中的岩土工程勘察, 第2名, 技术负责人, 2001;
2、湖北省优秀工程勘察一等奖.三峡工程库区兴山县新城选址及建设中的岩土工程勘察, 第6名, 主要参加人员, 2003;
3、地矿部地质勘察进步三等奖.四川省冕宁县大沙沟及德昌沙沟泥石流勘查及治理规划, 第1名, 项目负责人, 1995。
代表论著:
(一)著作
1、苏爱军著.滑坡稳定性评价原理与方法—条分法的改进.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08;
2、苏爱军主编.湖北省三峡库区滑坡防治地质勘察与治理工程技术规范定.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03;
3、苏爱军、柯于义、刘红星等著.长江三峡工程库区巫山新城区地质环境与移民建设利用对策.武汉:长江出版社,2008;
4、苏爱军、童广勤等编著.水库岸坡防护工程可靠性设计与工程技术.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09;
5、郭希哲、黄学斌、徐开祥、苏爱军等著.三峡工程库区崩滑地质灾害防治.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8;
6、伍法权、罗元华主编,苏爱军、张云昌副主编.中国典型边坡(三峡库区卷).北京:中国三峡出版社,2008;
7、长江岩土总公司、长江三峡勘测研究院编著(编者).长江流域水利水电工程地质.水利水电出版社,2012;
8、水利部长江勘测技术研究所编著(主编).三峡库区高切坡群测群防监测技术指南.长江出版社,2008。
9. 苏爱军.水库岸坡防护工程可靠性设计与工程技术. 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10。
(二)软件著作权
1、苏爱军、冯明权编著.滑坡稳定性计算与分析,2009年
(三)论文
在公开刊物上发表论文及大型学术会上作学术报告40余篇,其中,具有代表性的论文有:
1、江西省彭泽县马湖堤崩岸原因分析.人民长江.1997年第四期,获湖北省水利学会优秀论二等奖;
2、一种更隐蔽危害更大的泥石流——继发型泥石流.第四届全国青年工程地质大会论文集.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97年,获湖北省地质学会优秀论文二等奖;
3、滑坡稳定性传递系数计算法的改进.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2002年第3期,获湖北省第十届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三等奖。
4、三峡库区寨坝变形体的渗流变形有限元耦合分析.岩土工程学报.2003年第4期,被美国工程索引(Ei Page One)收录;
5、三峡工程库区主要环境地质问题及处置对策.长江科学院院报.2008年第一期;
6、滑坡预报方法探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1990年第5期。
7、苏爱军,王建,周涛.条块间作用力倾角的假定及其对条分法计算结果的影响[J].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Vol.38 No.1, P.188-194,2013年1月;
9、吴锐,苏爱军,张申,万飞.中心点法在岸坡稳定性分析中的应用[J].长江科学院院报,Vol.30 No.6,P.81-83,2013年6月;
10、吴柳东;苏爱军,霍新,齐振宇.不同极限平衡法确定边坡安全系数的比较与分析.水电能源科学[J]. Vol.31 No.12, P.1-4,2013年12月;
11、Cheng Zhong,Hui Li,Wei Xiang,Aijun Su, Xianfeng Huang. Comprehensive Study of Landslides through theIntegration of Multi Remote Sensing Techniques: Framework and Latest Advances[J]. Journal of Earth Science, Vol. 23, No. 2, p. 243–252, April 20125
社会兼职
1、“中文核心期刊评选”专家(专家ID号23325837)
2、国务院三峡建设委员、国务院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领导小组办公室、中国国际咨询公司及湖北省三峡3、库区地质灾害防治领导小组办公室聘请的专家
4、国土资源部地质灾害应急专家组专家
5、国际工程地质学会会员
6、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7、东华理工学院及兼职教授及硕士研究生导师
8、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理事
9、《岩土力学与工程》、《长江科学院院报》和《资源环境与工程》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