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湖北巴东地质灾害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网站!

通知公告
首页  -  通知公告  -  正文
专家学者聚首荆楚 共绘智慧防灾图景:第五届巴东国际地质灾害学术论坛举办

作者: 时间:2025-05-23 点击量:


5月16日至19日,第五届巴东国际地质灾害学术论坛在湖北武汉、巴东两地举办。


本届论坛以“智慧工程地质与灾害防治”为主题,大会主席为我校地质工程学科首席教授唐辉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副校长章军锋、湖北省科技厅基础处一级调研员陈军云、湖北省巴东县县委书记黄波及来自中国、意大利、日本、西班牙、尼泊尔、印度、美国、埃及等14个国家和地区、116所高校和行业单位的40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会议。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湖北巴东地质灾害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以下简称“巴东国家野外站)常务副站长李长冬主持开幕式。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副校长章军锋代表学校致欢迎辞。他回顾了巴东国际地质灾害学术论坛(BIGS)八年来的发展历程,指出论坛已成为地质灾害研究领域的重要国际交流平台。他还介绍了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在巴东地质灾害防治领域的长期实践,特别是依托“湖北巴东地质灾害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平台取得的创新成果,并期待通过论坛进一步推动技术协同与国际合作。

湖北省科技厅基础处一级调研员陈军云在致辞中强调了智慧工程地质与灾害防控的科技创新对于提升自然灾害防治能力至关重要,体现了地质灾害防控模式由传统经验型向智能化、科学化转型的时代要求。

湖北省巴东县县委书记黄波在致辞中向与会嘉宾介绍了巴东地质灾害防治的实践成果。他指出,巴东通过“四位一体”模式连续20年实现地质灾害“零伤亡”,并成功将黄土坡古滑坡体改造为全国首个四星级地质文化公园,成为科学治理与生态修复的典范,期待与会专家为全球灾害防控贡献更多“巴东经验”。


大会主席、我校地质工程学科首席教授唐辉明介绍:论坛由学术研讨、技术培训、研究生展板竞赛、野外考察和科普教育五部分组成,五位一体,不仅是学术交流的盛会,更是协同创新的新起点。我们期待以此次会议为契机,进一步推动地质灾害防控领域‘政产学研用’全链条深度融合,加速智慧防灾技术的集成创新与成果转化,更好服务国家防灾减灾战略需求,支撑重大工程建设安全,同时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地质灾害防控的中国智慧与实践

技术培训环节重点推介由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欧阳朝军研究员团队研发的Massflow(地表灾害动力过程数值模拟)与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叶剑红研究员团队研发的FssiCAS(海洋工程地质数值模拟)两个知名的国产岩土分析软件,从理论到实操赋能工程实践。

学术研讨包括主旨报告、特邀报告和分会场报告,设置了6个分会场,安排了14个主旨报告、31个大会特邀报告、78个分会场报告和17个研究生论坛报告。与会专家学者针对地质灾害演化机理、岩土体工程特性与演变、地质灾害早期识别与监测预警、地质灾害风险评估与工程防护、地质灾害野外科学观测与工程实践、活动断裂与诱发地震灾害等主题进行学术研讨,聚焦全球变化,共商水库地质灾害防治,为推动地质灾害科学观测与防控的进步与发展、为重大工程与宜居地球建设献计献策。


作为会议的特色环节,来自16家科研院所的55项研究生科研成果参与最佳海报奖的评选。部分与会专家学者于18日下午赴湖北省巴东考察三峡库区智能监测网络与防灾工程示范点,见证把论文写在险坡上的中国实践。本届论坛为地质灾害防治领域注入了新的智慧动力,受到学术界广泛关注。


本次论坛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地球科学学部、国际工程地质与环境协会(IAEG)、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湖北省巴东县人民政府主办;湖北巴东地质灾害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湖北省巴东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以及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工程学院承办。